三大物流通道銜接構建西部開放新局面
來源:天津物流公司 發布時間:2023/8/29 點擊數:
近日,一批從重慶發出,通過鐵鐵聯運線路直達馬來西亞巴東勿剎的貨物順利運抵,標志著中國與東盟國家、中南半島的運輸大通道輻射范圍進一步延伸,為重慶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提供有力支撐。此次鐵鐵聯運線路的開通,是中歐班列、西部陸海新通道和長江黃金水道強化協同銜接的縮影。近年來,有關部門、西部各省區市緊密協作,推動三條物流通道協同銜接,助力西部地區向高質量發展邁進。
三大通道構建西部開放新局面
長江是我國物流運輸的重要通道之一。三峽成庫以來,川江的急流險灘得到有效治理,長江黃金水道的作用不斷凸顯。2011年,中歐班列前身“渝新歐”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正式運行,從重慶出發,途經哈薩克斯坦、俄羅斯、白俄羅斯、波蘭,最終到達德國的杜伊斯堡。一端連著長江黃金水道,一端連著歐洲大陸,構建了一條橫貫東西、全長11000多公里的陸上國際物流大通道,節約了我國與歐洲大陸貨物運輸的成本。“歐洲、中國、東南亞三者的產業互補性很強,順暢的物流通道將成為我國產業鏈、供應鏈的穩定器。”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劉義真說。劉義真表示,在中歐班列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帶動下,關中平原城市群、成渝城市群、北部灣城市群等相互銜接,西藏、新疆、云南、廣西、四川、重慶等省區市相互帶動,再經長江黃金水道橫向協同聯動,增強了西部地區全面發展的內生動力。
通道銜接仍存梗阻
多位受訪專家表示,近年來三大物流通道銜接日益緊密,但在確保自身暢通和彼此暢聯方面仍存梗阻。長江黃金水道過閘時間較長。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副局長李江介紹,2022年三峽船閘過閘貨運量約1.56億噸,貨船平均待閘時間超過200個小時。大量船舶在上下游港口積壓,過千艘船舶和過萬名船員長時間滯留在三峽壩區以及重慶市奉節、萬州等港口,港口錨地停泊緊張。同時,燃油、原材料等過閘貨物不能及時運達,對上游地區經濟和群眾生活產生較大影響。三大通道銜接聯運不夠通暢。專家介紹,自東南亞去往歐洲方向的常態化班列線路只有“北部灣港—成都—波蘭/德國”一條,從歐洲到東南亞方向,目前暫未形成穩定的班列線路。同時,由于運營體制和物流信息暫未打通,三大通道之間的銜接效率不高。據統計,截至今年一季度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與長江黃金水道累計實現聯運4.5萬標箱,與中歐班列(成渝)聯運貨物7500標箱。與西部陸海新通道累計發送貨物75萬標箱的數量相比,占比相對較低。
多措并舉釋放西部發展新活力
多位受訪專家建議,需要采取多種措施強化長江黃金水道、中歐班列與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銜接,實施跨國多式聯運,形成有利于經濟要素流動的國際運輸通道格局。以新通道建設提升黃金水道運輸支撐力。任曉紅建議,應盡快實施三峽水運新通道和葛洲壩航運擴能工程,以此提高三峽樞紐通航能力,進一步發揮長江黃金水道的功能和效益,促進長江經濟帶發展。加快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擴能工程。受訪專家建議,首先,加快推進貴陽至南寧高速鐵路建設,打通干線鐵路缺失路段,開工建設黃桶至百色鐵路,提升鐵路貨運能力;其次,加快國省干線省際段連通及瓶頸路段建設,強化干線公路與城市道路銜接;最后,穩步擴大中越、中泰、中緬等國際班列的開行規模,推動中國—中南半島跨境公路運輸發展,與東盟國家港口城市、內陸港加強合作。強化通道之間的機制和信息聯動。專家建議,一方面,應構建三大通道運行主體的常態化協作機制,推動線路、班列資源有效整合,避免惡性競爭和重復建設;另一方面,應強化信息對接,整合港口、鐵路、倉儲等要素信息,以平臺化、數字化、智能化等手段提升三大通道銜接時效。
以上內容來自: 天津物流公司 http://www.yulu-jihua.com.cn 轉載請注明出處。